上世紀60年代,河南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苦干十年,鑿壁穿石、挖渠千里,在太行絕壁上修筑起舉世聞名的“人工天河”——紅旗渠,將一面“自力更生、艱苦創業、團結協作、無私奉獻”的精神之旗插上太行山巔。渠水無言,精神永存。中國之聲系列報道《追尋》,今天關注紅旗渠精神,探尋林州人“戰太行”“出太行”“富太行”“美太行”背后不竭的精神動力。

△深秋的太行山,五彩斑斕。紅旗渠盤繞在群山峽谷的陡峭絕壁上。
劈山引水 千軍萬馬戰太行 巍巍太行絕壁,一渠清水蜿蜒。1500公里長的紅旗渠宛若一條綠色的飄帶盤繞在群山峽谷的陡峭絕壁上。講起往事,今年73歲的張買江,這位紅旗渠建設的勞動模范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“千軍萬馬戰太行”的激情歲月。“過去林縣是十年九旱,吃水貴如油的情況下,我們那時候吃打的水要跑十幾里甚至二十里。要想解決林縣吃水難的問題,必須引濁漳河水進入林縣,才有今天的紅旗渠?!?/span>1960年2月10日(農歷正月十四),林縣縣委向全縣人民發出“引漳入林”的號召。37000多林縣人匯成浩蕩的修渠大軍。
△三萬七千名修渠大軍行進在太行山上 
△修建紅旗渠時劈山鑿石的場景
張買江的父親張運仁就是全縣第一批進入工地的民工。然而,剛到工地不到三個月,他就在疏散工友躲炮時不幸被飛石砸中犧牲,年僅38歲。
“我父親修渠的時候當三個村莊的技術員和本大隊的排長。那天放炮的時候,光顧攆著群眾叫往后躲呢,他倒在了炮聲中。我父親犧牲以后,我母親就把我送到上面,說去把水引回來,不把水帶回來你也不要回來!”母親忍著悲痛,把只有13歲的張買江送到工地,自此,張買江成了紅旗渠工地年齡最小的建設者之一。自力更生 誓把河山重安排 
△紅旗渠建設中的青年突擊隊 “那時候我們從山上就用一條小麻繩吊著蕩下來,一錘一釬干出來的。那時候沒有石灰,我們自己燒;沒有炸藥,我們自己造!” 不等不靠、自力更生,林縣人民憑借“一錘一釬一雙手”,用十年時間,削平了1250座山頭,開鑿了211個隧洞,硬是在壁立千仞的太行山腰建起了劈山造渠的浩大工程。
△1965年4月5日,紅旗渠總干渠竣工通水,漳河水流進了林縣,數萬名干部群眾聚集在分水嶺,舉行隆重的慶祝典禮。 
△紅旗渠建設特等模范張買江是當年年齡最小的建設者之一 1969年7月,全長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工程全線貫通。張買江至今仍記得,河水順著紅旗渠注入老家池塘的那一天,母親守了整整一夜。天亮后,張買江代表全村人打來了第一擔水。“我母親在池塘坐了一夜、看了一夜,只等我從家出來,打了第一擔水以后,我母親喊著‘運仁啊,不用操心了,你大兒子把水帶回來了’,在場的沒有一個不掉眼淚的?!?/span>歲月輪轉,鐵錘鋼釬的開山交響雖已遠去,但培養出的大批能工巧匠,讓林州(1994年之后撤縣設林州市)建筑業闖出了名氣和口碑。林州市的建筑團隊承接項目遍布全國近400個城市,并走出國門積極參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建設,撐起林州經濟的半壁江山。王付銀,就是林州出太行十萬建筑大軍中的一員:“都知道咱林州人實在、能干、能吃苦,不怕啃硬骨頭,走到每一個地方,都(拿出來)咱們林州紅旗渠精神,干工程的精神?!?/span> 2019年9月25日,“最美奮斗者”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,紅旗渠建設者被授予“最美奮斗者”稱號。在紅旗渠精神的激勵下,林州“治山山變樣、治水水長流、治窮窮變富”,并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(市)。紅旗渠灌區管理處灌溉科科長萬廣周說:“紅旗渠從原來的解決人畜飲水、農業灌溉為主,發展到現在的既供應農業灌溉又供應著工業用水和生活、生態用水。不僅解決了54萬畝耕地的灌溉問題,涵養了水源,也為林州市綠水青山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源?!?/span>
三代接力守護“生命之渠”“精神之渠” 
△在紅旗渠干部學院的教室里,張買江向記者講述修渠往事。(張亦弛 拍攝)
林州人都說,紅旗渠里流淌的是精神。如今,退休后的張買江,作為紅旗渠干部學院特聘教師,繼續宣揚紅旗渠精神。而張買江唯一的兒子,從小聽著紅旗渠故事長大的張學義接過祖父和父親的重擔,成為一名“護渠人”。 △張學義正在清除渠道內的雜物。(受訪者供圖)
 幾年前,當地暴發特大山洪,一條分干渠的渠道因山體滑坡被堵住,而水渠下方的村子里住著1000多人。暴雨中,張學義和同事沿著50多公里渠道排查險情、連夜搶險,疏通渠道。張學義說,經歷了那一次,他終于明白,為什么父親總讓他“護好渠”。“老一輩修成了紅旗渠,我父親老是囑托我,他把紅旗渠修成了,一定讓我看好渠、護好渠、管好渠、用好水,服務好老百姓?,F在我家姑娘她說爸爸我要是今后參加工作到你們紅旗渠上班,我是不是第4代傳人了?我說是。紅旗渠精神一定要傳承下去?!?/span>我是記者任磊萍。盤繞在太行絕壁的紅旗渠,是林縣人苦干十年創下的人間奇跡。林州人說紅旗渠是生命之渠、是希望之渠,更是精神之渠。幾乎每個林州人都會唱一首《推車歌》,歌里唱道“山里的人生性犟,后邊來的要往前面放”。這種“犟”脾氣,是當年修渠人奮勇爭先、不甘落后的精氣神兒,從戰太行、出太行到富太行、美太行,一釬一炮錘煉出的紅旗渠精神,歷久彌新、生生不息。一百年來,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,以“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教日月換新天”的大無畏氣概,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。一百年來,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,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,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。牢記初心使命,回望精神譜系,賡續精神血脈,開創美好未來;中國之聲推出系列報道《追尋》,追尋一代代“趕考者”的精神密碼,聆聽新時代“趕考者”接續奮斗的心聲。
來源:中國之聲
|
上一篇:【解放軍報】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——紅旗渠精神
下一篇:【經濟日報】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 永不過時